(资料图片)
为防治疾病,许多家庭习惯储备常用药。然而,大多数的药品有保质期,由于一些家庭非理性囤药、备药用药欠科学等原因,导致大批药品“到期即弃”,造成浪费。(8月23日 《经济参考报》)
家庭药品浪费的成因,主要在于消费端与销售端。除了一些消费者对家庭备药量认识不清,容易出现不理智的囤药行为,部分药店的促销行为在客观上也催生了盲目备药,进而为浪费埋下“伏笔”。
与之相对应的是,当前在遏制家庭药品浪费方面,存在诸多短板和瓶颈。一是小剂量的药品供给不足,导致消费者很难“按需购买”;二是“余药共享”缺乏保障,买卖双方存在一定风险;三是过期药回收未“成风”,虽然全国多地均有开展过期药回收,但在实际推行中效果并不明显。
事实上,大批药品“到期即弃”、随意丢弃,不仅会造成浪费,还可能存在诸多风险。许多药品毕竟是既是特殊商品,也是化学制品,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它们当成生活垃圾来处理,会对土壤、水源等资源造成污染。同时,如青霉素等特殊药品,因挥发性强,不仅会污染空气,还可能让周围的人出现皮肤过敏的现象。此外,随意丢弃的过期药品,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回收利用、制造假药,从而危害他人健康。
但无论如何,“到期即弃”不应成为家庭药品的“宿命”。有关部门更应对症下药,有所作为。比如加强家庭备药的科普宣教,探索建立合法、安全的余药共享平台,完善药品回收机制等,多方发力,共同防范“小药箱”滋生“大浪费”的风险,让药品发挥最大作用。
笔者认为,要想从源头上避免家庭药品浪费,药企、药店经营者和消费者需共同努力。一方面,药企可生产“小包装”“小份装”及独立分装药品。药店经营者应合理促销,消费者有需求时可考虑拆零销售;另一方面,消费者应结合药品的有效期限、家庭使用人数等,确定合理的备药分量,做到合理购药、科学备药。(张国栋)
关键词:
版权与免责声明:
1 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商业周刊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4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